全球今日讯!Lucid注定成不了特斯拉

  • 发表于: 2022-08-06 08:34:33 来源:汽车公社

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至今,中国新势力的造血能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身处头部的“蔚小理”不用多说,包括零跑、哪吒、高合在内的二线新能源车企,在躲过前几年的洗牌浪潮,强推产品阵线、发力海外市场、打造各种新鲜人设……自进入2022年,过往的种种不快也在缓速消失。

相比之下,作为造车新势力同样密集的地区,美国市场的产业前景至今难说乐观。除了背靠中国的特斯拉,Rivian和Lucid的处境,就足以说明问题。


(资料图片)

手握大把订单又怎样?被高涨的市场需求背刺,生存筹码亦无法兑现,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而供应链迟迟难以构建完成,所导致的苦果就是,无法正常爬坡的产能,逐步会让潜在消费者丧失信心,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其破坏力可想而知。

2022年,美国新势力Rivian和Lucid幸运地进入了一个完整的产品交付期,两者在前半年也分别产出了6954辆和1405辆新车。

但以现阶段各家的产能来论,摆脱生存困境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美国新能源产业并不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都是这些新势力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因素。

并不乐观的现状

日前,Lucid汽车正式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其中,营收9733.6万美元的营收,低于市场预期的1.47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7.4万美元,上季度为5767.5万美元。

单从这一数据上,营收得以提升恰恰是得益于新车Lucid Air开始进入正式大规模交付。

但别忘了,作为上市公司的Lucid汽车,营收低于市场预期就意味着,资本市场未来能否继续对Lucid的发展保留信心,是需要划上疑问号的。

更何况,GAAP下,Lucid上季度的经营亏损就达5.59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亏损的2.49亿美元。

即便在non-GAAP下,EBITDA亏损4.14亿美元,也同样高于市场预期的亏损4.10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则为2.18亿美元。

虽然Lucid方面表示,其第二季度的交付量相比第一季度的360辆,提升到了679辆。其中,价值169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12.92万元)的Lucid Air Dream Edition就占了交付量里的绝大部分。

但改变不了的却是,眼下种种迹象只能说明,身在美国的Lucid已然遇到和Rivian以及早期蔚来等中国新势力同样的情况。相比如何吸引资本,“活下去”依旧是一道棘手的课题。

无论Lucid自身的产能何时能攀升到一个正常的水平,新车交付量始终处于低位,势必会使之深陷发展困境。除了不断靠外部资金支援维持公司运作之外,何来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早几个月前,Lucid首席执行官(Peter Rawlinson)曾对外表明过,该公司的亚利桑那(Arizona)工厂每月所交付的新车数量超过300辆,就足以说明Lucid正在加速生产,从而能尽快缩小与订单量之间的差距。

可事实上,Lucid几乎在同一时间宣称,继将本年度的新车生产辆从2万辆降至1.2~1.4万辆后,再次下调了交付量,至6000~7000辆,并任命了Stellantis集团前高管 Steven David 为运营高级副总裁,去领导供应链、物流、制造和质量等业务。

鉴于产能受限,给出这样的规划无可厚非。博得中东土豪好感的Lucid似乎短期内也无需担心后续新车无处消化。毕竟早在今年4月,Lucid就曾宣布,该公司已与沙特阿拉伯政府签署协议,后者未来十年将购买至多10万辆Lucid电动汽车。

对此,会有人说,既然有着如此雄厚的后备支撑,Lucid的财报难看一点,产能爬坡缓慢,都无所谓啦!

而相比无人问津的法拉第未来,能在私域市场得到一部分人青睐的Lucid,有着可预见的市场前景。面对产品力愈加老去的特斯拉Model S,Lucid Air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加之,美国电动车市场在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前提下,新兴车企间内卷化竞争远没有中国车市那般严重。只要Lucid能切中潜在人群的消费痛点,与Rivian分别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分得一杯羹,还是有希望的。

只不过,对于Lucid而言,单凭Lucid Air自身的产品力来保证可持续性发展,总有着孤注一掷的意味。

当Lucid亚利桑那州工厂无法消化所有既有订单,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海外工厂也迟迟未能动工时,那些看似美好的畅想,终究是黄粱一梦。

难有突破的未来

据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就同比增长了60%。

而通过著名信息服务公司Experian发布的数据可知,同期美国电动汽车注册量已达到158,689辆,占到乘用车市场总量的4.6%,再创历史新高。

由此可见,无论美国车市会不会像中国主动向电动化转型,或是像欧洲市场被政策倒逼不停加码电动化,Lucid所处的环境有着可供肆意增长的土壤。而那么,问题就来了。

现阶段,Lucid能将交付问题的症结归结于脆弱的供应链和物流网络,未来,随着包括通用、福特在内的传统美国车企崛起,一旦先发优势慢慢消失,Lucid的机会又在哪里?

特斯拉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模样,耗费近20年的时间成本之余,借助美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空白和中国在该领域完备的供应链,一样很关键。

以此类推,Lucid要想复制特斯拉的成功,除了打造出Lucid Air这样势均力敌的车型以外,其他条件想必也缺一不可。

如今,Lucid拿到沙特承诺的10万辆新车订单的同时,其Air电动豪华轿车的预订量也超过了3.7万辆,但就是那个为问题,当下的Lucid根本不具有能将之一一消化的真实产能。

即便截至今年第二季度,Lucid获得了46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该公司首席财务官Sherry House也表示过,这些既有资金储备应该能够支撑Lucid直到2023年的正常运营。

试问,那一切都停留在口嗨阶段的规划,还能将Lucid送入与特斯拉相仿的发展轨道吗?答案显而易见。

再一个,根据JD Power的数据,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自5月份起,就较上年同期上涨了近20%。紧随特斯拉大幅提高了旗下所有电动车型的价格,包括Rivian在内的本土新势力,亦将抬价一事拉入了现有规划中。

而Lucid在售的Air车型,除Grand Touring Performance车型的价格维持不变外,其余所有版本的售价亦上调10%至12%。

诚然,限于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客观情况,美国市场电动车被迫提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电池等配件的相关原料成本控制失控了。

Lucid要想在交付量上有所突破,对此就必须拿出铁腕手段。锂、镍和钴等原材料价格不受控,Lucid怎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

今年以来,我们也确实看到了,美国车企在组建电动车供应链上做出的努力。

一边,通用和韩国浦项制铁化学公司签署了采购价值108亿美元的电池组件,或高镍正极材料协议;一边,福特汽车也计划从身为中国电池供应商的宁德时代手中进口成本相对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以确保野马Mach-E等电动车企的市场供应。

可惜,综合来看,对于美国车企,哪怕从现在算起,建立深入而有效的供应链并使其高效运作,仍需要数年时间来企及。

在此期间,别说Lucid这样的新兴企业能否平衡好供需关系,传统美国车企要想卖好电动车,都不见得是一件容易之事。

我们并不否认,从诞生之初,Lucid的野心就足够庞大。定位比肩特斯拉,足迹遍及全球新能源市场,都是它迫切想达成的夙愿。

但眼下,在新车Lucid Air仅交付出数百辆、IPO后股价已跌去近五成、营收情况不容乐观等现状中,相信仍充斥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