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点!WNEVC 2022 |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田瑜:电动垂起 改变世界

  • 发表于: 2022-08-28 16:30:41 来源:盖世直播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于8月26-28日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其中,北京会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单位承办,将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界代表展开研讨。本次大会将包含20多场会议、13,000平米技术展览及多场同期活动,200多名政府高层领导、海外机构官员、全球企业领袖、院士及行业专家等出席大会发表演讲。

其中,在8月28日举办的技术研讨:“飞行汽车技术创新与发展路径”上,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田瑜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感谢张老师邀请,各位领导、专家上午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峰飞的电动航空的逐梦故事,以及我们共同的梦想。我们的梦想跟赵总是一样的,用电动航空来改变世界。

2000年时,我们做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遥控航模电动化。那个时候其实航模飞机电动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花了一、两年时间,找了一些专家共同研究。最终在2000年的时候编制完成了遥控模型飞机电动化。然后也做了非常好的商业化的推广。跟我们美国的代理合作大概花了8年的时间,到200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达到了全球销量的第一,大概是三分之二市场份额。2008年我们就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就是固定翼运动飞机电动化。2008年我们做了一个单座的电动飞机,2009年做了一个双座的。2011时我们就已经做了很多多旋翼,就是后来的航拍机。到2015年的时候,做了很多多旋翼航拍,到2017年专注于eVTOL。

这是我们2008年做的第一架纯电固定翼飞机叫eSpyder,是纯电的电动飞机及单座的,这个技术从开始所有的动力系统也是自研的。后来我们在欧洲也取得了试航证,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2009年的时候设计了一个上座电动飞机叫e430,那时动力50千瓦左右。也是全负荷材料碳纤维的,后来在欧洲取得了试航证。2009年时我们带着这两架飞机去了美国航展,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航展,叫Oshkosh,在这个航展上进行了飞行演示。那时候我们是第一次在这样规模的航展上做电动飞行演示的公司。

后来我自己在美国学习了固定翼和直升机的驾照,跟赵总一样也是非常痴迷飞行。差不多有几千小时的飞行经验。从中学习了很多经验,有很多积累和体验。过去对航母,固定翼电动飞机研发,以及直升机的飞行,都全面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对后来的eVTOL的研发起到很大的帮助。2017年的时候成立了峰飞航空科技,专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我们的这架飞机可能更多偏向于飞行器。

再介绍一下,目前我们专注做的这架飞机有四名乘客,或一个飞行员三名乘客,是多旋翼和固定翼完美融合。电动垂直起降包含了三个重要技术。第一个是电动垂直起降,我们省去了跑道。第二个是电动化,不用燃油了。第三个是自主飞行,我们最终是不需要飞行员的,但是早期还是需要的,因为需要一定的积累。

我解释一下垂直起降部分,有八个多旋翼,也是为了避免单点失效。起飞和降落时使用多旋翼来实现。多旋翼的能耗会比较高,速度也较慢,但是它的作用是解决了跑道的问题。可以让使用场景变得更宽。当在空中达到一定高度以后,我们有推进器启动,达到一定的空速以后,整架飞行器会转换到固定翼飞行模式。固定翼飞行模式一整套控制都是比较成熟的。跟普通的电动固定翼一样,我们也具备了多冗余断面控制,以及双电机的推进系统。所以也是避免了单点失效,包括电源电池也是多备份的。一旦变成固定翼以后它的效率比较高,我们目前升速比10以上,这样可以以较高的速度较低的功率飞行,以达到相对较远的航程。我们有三种降落方式。多旋翼垂直起降是我们常态推荐的一种方式。如果说有一个多旋翼系统失效,当然这个概率是非常低的,可以用固定翼迫降方式在机场跑道或者高速公路开阔地进行固定翼迫降。第三种方式就是我们具备整机降落伞,可以开伞降落。

现在再说一下我们的策略,由于载人试航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会用同样的飞行平台在早期用于物流,在山区、海岛、沙漠没有高速公路或者地面交通不太方便的地方先进行一个物流运行,跟物流企业合作。一方面有一定的存量也能够锻炼团队,让系统变得更成熟。我们会逐步完善载人设备飞行器的试航。

另外一个策略就是垂直集成,因为eVTOL是一个全新的飞行器,很难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因为我们是正向设计,所以市场上基本找不到好的供应商或是合适的供应商。所以我们从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飞控及航电系统,到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组以及一体化高功重比的动力系统,都是内部团队自研的。难度很大但是好像也没什么太多的选择。现在请大家看一下我们验证机的飞行录像。

目前我们专注于产品研发,商业化也是在逐步的推进。感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