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于8月26-28日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其中,北京会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单位承办,将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界代表展开研讨。本次大会将包含20多场会议、13,000平米技术展览及多场同期活动,200多名政府高层领导、海外机构官员、全球企业领袖、院士及行业专家等出席大会发表演讲。
其中,在8月27日举办的专题论坛:“动力电池原材料保障与回收利用论坛”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震坡发表精彩演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下面我把国家溯源管理平台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报。这个平台是在工信部直接领导之下建设的,介绍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产业发展现状,前面多位专家已经介绍过了,时间关系不再赘述。新能源汽车发展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带来了活力。这种情况下,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快速上扬。车的数据市场占有率渗透率都在持续增加。
这种情况下动力电池增长速度非常快,今年1到7月份可以看到,现在产销量跟去年相比接近于去年全年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原材料和产业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电池退役高潮即将来临,回收利用问题日趋严峻。
从避免环境污染资源循环利用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梯次利用加强进一步管理和管控。从政策角度来讲,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梯次利用产业政策体系已经储备完备。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我讲到了,在工信部的直接领导下,2018年8月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记录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等体系。
在标准方面,我国有很大的欠缺,从标准角度现行的国标和行标梳理了一下加起来20多项。但是电动汽车发展很快,真正属于电动汽车行业的标准是非常之少的,只有一项。从这里分析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这种情况下,在工信部支持下,今年2月份我们退役电池行业利用标准工作组得到领导批复,把这项工作落在了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和动力电池专业委员会负责这项工作。另外回收体系,国内现在回收网点以汽车4S店为核心,建立了相应的回收体系。并且企业白名单已经有了45家,并且在17个地区和中国铁塔开展相应示范工作。
但是行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并不对称。我们的回收企业想找电池找不到。下游整车企业想卖电池卖不出去,上下游信息不对称。动力电池从供需双方来说,如何判断电池健康状态?这种动力电池的状态判断的评估方式和方法非常困难。
第三,回收利用电池规格尺寸导致兼容性,回收装备的兼容性比较差,智能化水平比较低,这是行业面临的三个问题。
下面讲一下溯源平台相关情况。溯源平台已经实现了电池生产销售维修更换等环节信息的录入。目前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已经录入新能源汽车数量超过1000万辆,和我们现在产业规模相当。并且录入了动力电池包已经超过1400万包,考虑到商用车不止一个电池包,所以数量总体来说和产业规模相当。并且,注册上下游企业已经有1000家,其中电池生产企业470余家,回收拆解380多家。综合利用企业有280多家。
在生产环节,车辆进行生产这个环节,我们的溯源率比较高,去年300多万辆车,接入平台就300多万辆。考虑上年度后两个季度有接入滞后问题,所以总体和产业发展都是相当的。并且现在回收这个行业里面,应该说,可以看到的,电池占比现在也是三元电池比例在下降,我们的锂电池比例在提升。
行业规模来看,前面已介绍了,不多讲。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原来政策驱动型转换成了市场驱动型。2019、2020、2021,三年度私人乘用车占有的销售比例持续攀升,去年达到82%的总体比例。从车辆销售环节、使用环节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平台里面,接入我们这个平台的车辆,TOP省市已经累计达到570万辆车,广东省率先超过了百万辆总体规模。
在报废环节,报废车辆上传在这么大量的情况下只有2.2万辆车上报报废信息。其中有4300辆车不带信息。
梯次环节55家企业上传58个模块的梯次信息,再生利用环节25家企业上传回收资源信息。生产环节比较完备,电池回收环节溯源率比较低,后期溯源履约责任需要进一步通过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强提升。
下面再看看,我们现在能够得到的溯源数据应用情况。我们既然收集了近千万辆车近1400万包动力电池数据,我们希望利用平台收集数据来规范行业化管理,为行业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为我们的企业服务和质量管理提升和质量评估过程中降低时间和人工成本提供相应的依据。希望通过数据挖掘,来赋能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
这就是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开展的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工作。包括生产、应用、售后、梯次等等进行多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可以通过车辆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因为国家新能源运策管理平台也在我们这儿,我们两个平台数据库可以打通。所以我们可以对电池回收利用价值进行评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一定程度解决梯次利用电池和退役电池找寻难评估难的问题。
我们基于平台数据,对未来3到5年电池回收量退役量进行了自己的预测和评估。应该说未来5年,动力电池平均每年退役量可以达到20到30GW·h,2026年累计退役量将达到142GW·h。新能源客车退役量预计超过6.7万辆,总电池量12GW·h。并且,现阶段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前几年三元电池多,因此三元电池退役量会逐年提升。2030年会达到50%的量级。同时省份分布,2026年TOP10省累积推移量达到75GW·h。广东的电池量也会达到峰值。从企业来看,宁德时代,因为电池产业量大,因此退役总量也居于首位。
对于动力电池残值评估,利用静态数据加动态数据相叠加手段可以完成评估工作。同时为了印证基于数据对评估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再进行线下抽检,线上线下相结合,来解决我们电池残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精准评估。在降低线下监测量能够缩短我们监测的时间,降低监测成本。
下面介绍一下利用这些数据平台可以提供的重点服务。
首先从信息服务角度来说,我们也发布了动力电池的月度大数据月报,同时发布了年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从行业管理角度来说,韦主任提到了回收利用企业白名单,这个白名单是由我们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今年汇评工作结束,下一步会有企业现场评审工作。
另外从溯源平台建设角度来说,经过几年的建设,原有的平台按照创业型方式从生产到运行到梯次等等,创业型的方式进行建设。这个过程中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环节越多,数据完整性越差。导致我们的数据混杂出现错误概率越多。因此这两年,我们也开始逐步的引入区块链的概念去中心化的方式,来解决我们整个在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数据录入问题。这方面我们已经有几十家企业进入到试点,开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动力电池溯源平台管理工作。
另外电池交易方面来说,我们掌握了信息,掌握了前端信息和后端需求信息可以开展一些交易撮合工作。具体来说,整车企业,担心资产的流失,因为它是生产者,责任延伸的主体,也就是电池回收利用主体是他。
我们的需求企业,梯次利用企业有电池迫切需求的,首先它们信息沟通有一定的问题。第二我们整车企业怕把电池卖便宜了,有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对电池价值进行一个等级评估,而不是说到底值多少钱。我知道你的电池有多大的电量,使用几年,是什么样的技术状态,可以进行评估。技术状态明确状态下,供需双方可以进行明确交易。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无论从欧洲现状的介绍还是介绍到国内标准,目前来看,我们的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尤其讲到欧洲标准的时候,我们讲到碳足迹追踪问题,因此我刚才讲的,我们的标委会,标准工作组建设过程中,第一项标准就是要对再生利用动力电池碳足迹进行相应标准制定。
另外,对于梯次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工作,它的评估标准是什么我们要在这方面进行标准建设。我们也要支持地方、区域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利用我们掌握的对国家动力电池溯源平台信息,进行地方建设,这是平台角度需要做的工作。
另外做一个自我宣传,现在我们北京理工大学还做了一本期刊,是一个国际交流窗口,并且这是一个在中国科协指导之下做的,希望大家有这方面的信息和管理的方式方法,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在交流平台上交流的文章。
汇报到此结束,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