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快速增长的赛道上,车企苦动力电池久矣。
前不久,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公开喊话:“目前,动力电池占汽车总成本的40%~60%,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也许正是有鉴于此,广汽集团近日宣布了几项决议,就此立下自研自产电池的“决心书”。
事实上,在车企自研自产电池这条路上,广汽并不缺少同行者。从先行的比亚迪、特斯拉,到也放出消息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再到另一家传统车企丰田,车企自研自产电池的队伍开始壮大。
面对未来增量客观的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理解,不仅将决定车企的综合竞争力,甚至还会影响产业生态的完善。
车企争夺核心零部件话语权
8月25日,广汽集团公告了两项重要议案,一是同意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9亿元,由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全资子公司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商贸分别持股51%、40%、9%;二是通过了《关于巨湾技研建设电池生产基地的议案》,同意参股公司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及PACK系统,项目总投资36.9亿元。
丰田汽车则在8月31日表示,将在日本和美国投资至多7300亿日元(约合56亿美元),以提高其电池产能,预计将在2024~2026年开始生产电池。丰田汽车方面解释道:“此次投资旨在通过提供多种动力总成和尽可能多的选择,使丰田能够灵活地满足所有国家和地区不同客户的需求。”
而根据媒体报道,蔚来汽车正在自研磷酸锰铁锂和4680电池,并计划量产这两种电池,供给蔚来及子品牌阿尔卑斯。其实,今年6月,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就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已组建超过400人的电池团队,将在2024年推出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据悉,上述800V高压电池为4680电池,计划配装蔚来第三代平台(NT3)的车型。
有人说,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过程中,车企“被动”让出了对动力电池的控制权。然而,动力电池供应商和车企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在供应链管理上,车企谨遵“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金科玉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车企渴望增强话语权,引入了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以制衡头部企业(主要是宁德时代)。而对它们来说,长久之计还是必须要把这一核心零部件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上游原材料不断涨价,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企的决策。据了解,很多车企此前都已涉足电池管理系统,在电芯和电池包上,只有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拥有自研技术能力。
基于应用端对电池的理解
车企决定自研自产电池,并非突发奇想,其一举一动均有蛛丝马迹可循。
广汽集团很早就开始在电池领域进行技术布局。围绕高安全、超快充、长续航三大重点方向,广汽埃安推出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超倍速电池技术和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早在2017年,埃安便完成了电池实验室及小型量产试制线的建设,在制造端也积累了一定的电池PACK量产经验,已配齐全领域的人才,建立了从材料到电芯、正向与逆向、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面能力。
今年3月,广汽埃安自研的动力电池试制线打桩开建,这标志着去年10月广汽集团审议通过的《关于自研电池试制线建设项目的议案》正式落地。据悉,广汽埃安正建设自研电池大型试制线,预计2022年底建成投入运营,将用于自主生产包括海绵硅负极片电池在内的自研先进电池。而在当时,就有消息传出,该公司即将成立专门的电池公司,全面布局电池自研自产,打造先进、自主可控的电池产业链。
将换电作为制胜法宝的蔚来汽车,也不断加深对动力电池技术的理解。蔚来汽车电池系统副总裁曾士哲表示:“基于换电模式的电池包设计,对成本优化和性能提升提出更高的挑战。具有完善的换电底层逻辑的电池设计,才能发挥换电技术的优越性。”由于换电对PACK技术、BMS以及大数据、电芯、材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蔚来汽车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流程认知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曾士哲透露,早期该公司与很多电芯厂合作,提出测评和改进意见。最近两年,他们自己在电芯方面做了很多投入,提出很多更适合换电体系的电芯设计。
车企最靠近终端用户,也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痛点。蔚来汽车针对优化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匹配相应性能等做了很多改善;同时,开展材料研发,以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延缓电池衰减,追求电池回收材料价值最大化。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告诉记者,特斯拉要量产4680电池,不仅是电池直径和长度尺寸变化问题,还涉及上百个技术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上千个工艺生产要素的调整。经过多次研发和生产调整,才算“魂兮归来”。比亚迪自研电池,早期也经历了长期渐进的过程。
前瞻布局垂直整合产业链
曾庆洪曾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影响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成本、芯片供应及基础设施配套,电池成本占比高成为了一种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埃安已开始进行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垂直整合。8月16日,广汽埃安与赣锋锂业在广汽中心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通过此次签约,双方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强强联合,从新能源动力电池最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持续探讨在锂资源开发、锂盐深加工及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各层面的深入合作。
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朱玉龙认为:“广汽集团亲自下场造电池,后续将学习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路线,控制整个电池的成本。”他更是提到,在一众车企都布局电芯产业后,现在车企不自己独立搞电池就会慢慢变成“异类”。朱玉龙称:“因为无论如何,不少车企最终还是需要和比亚迪们展开成本上的竞争,未来能否上得了‘牌桌’,取决于现在的积极程度。”
曹广平向记者表示,从管理的角度看,车企自建动力电池产线,在外供电池的基础上多了一条自供途径,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本,增强零部件供应的稳定性。不过,自建电池产线后,电池能否外供给其他企业以均摊成本,将是一个难题。
在曹广平看来,车企拥有电池“灵魂”是大势所“需”,不过,电池技术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固态电池等呼之欲出。如果对电池落后产能投入太大,属于一种失策。因此,他建议车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战略目标、任务、计划、措施,要科学规划资源,匹配适当。(记者 赵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