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去碳”时代,主要跨国车企陆续公布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中国车企仅长城汽车明确碳中和目标。
“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发展话题之一,2020年以来,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相继发布碳中和宣言。
汽车作为碳排放大户,成为各国“去碳”的重要板块。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跨国车企陆续为实现“脱碳”制定长远规划,并公布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
其中,起亚汽车刚于11月11日发布了“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愿景,并将“2045年碳中和战略”作为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任务(基本前提)。总体目标是在2045年之前将碳排放水平减少97%(较2019年),并积极探索抵消方案,不仅在汽车使用阶段,还将供应、生产、物流、回收等全价值链每一阶段实现净零排放。
起亚认为车辆使用阶段在碳排放总量中占比最大,将把这一阶段碳排放量最小化作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前提,并以中长期未来战略“Plan S”为基础,扩大电动化转型。起亚计划以欧洲市场为开端,到2035年在欧洲实现产品线全面电气化,到2040年在其主要市场实现仅销售电动化车型的目标,并以此消除车辆行驶时产生的碳排放。
在供应阶段,起亚汽车承诺与供应商合作,从零部件供应阶段开始减少碳排放。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22年前为合作企业创建碳排放监测系统,并将根据结果数据为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国内外主流车企实现“碳中和”计划
不难发现,相比主流跨国车企,中国车企对于脱碳战略稍显被动,仅长城汽车发布“碳中和”时间点。在在2021年6月的中汽协年度论坛上,车企集体呼吁尽快出台汽车业“碳中和”目标和细则。对此,有行业专家提醒车企不要坐等政策“倒逼”,要主动启动“碳中和”的商业化进程,尽早实现技术突破,以抢占未来的市场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10日落幕的第四届进博会,首次参加进博会的岚图汽车与国际材料巨头科思创、PPG举行了“可持续发展材料应用”合作意向签约仪式,共同探索低碳可持续发展原材料在汽车整车及其零配件上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