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在国外市场卖得便宜,但是在中国却卖得贵,似乎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然而,这个常识却被电动化所打破。今年7月份,大众ID.3经过降价之后,在中国市场的售价约为1.5万欧元,而在德国的售价却高达4万欧元,价格相差20万元。
事实上,大众ID.3并不是个例,特斯拉Model 3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作为上半年全球第二大畅销的纯电动车型,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各大主流市场的售价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关资料图)
结合特斯拉官网公布的价格信息,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范围内,新加坡的售价最高,中国大陆的售价最便宜。具体来看,特斯拉Model 3基础版在新加坡的售价为75990新元,约合人民币40.8万元。
作为参考,经过多次降价之后,特斯拉Model 3基础版在国内市场的售价为23.19万元。一经对比,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大陆与新加坡的差价便高达17万元。
当然,特斯拉Model 3在新加坡的售价高于其他地区,主要在于市场的特殊性。新加坡对汽车保有量的管控非常严苛,汽车平均增长率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在新加坡几乎是奢侈品般的存在。
在新加坡想要拥有自己的车,必须先有拥车证(COE)。拥车证由新加坡当局颁发的许可证,持有者可购买并拥有一辆车。不过,拥车证的有效期仅仅只有10年,到期作废后,车主需要重新购买拥车证。
因COE的数量有限,拥车证的价格在持续上升。据陆交局的数据显示,今年新加坡私人汽车拥车证的价格已达12万新元。当车主拍下拥车证之后,等待他们的是更加高的税费。
新加坡不生产汽车,充其量只是汽车“搬运工”。除了COE成本之外,特斯拉Model 3还需要缴纳100%的附加注册费、道路税(2.4万元/年)等费用。在各种税费的叠加下,特斯拉Model 3在新加坡的售价接近我国的两倍。
毫无疑问,特斯拉Model 3在新加坡售价高的原因,在于各种税费的叠加。令人好奇的是,即使是同样建有工厂的美国和德国,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依旧高于中国。
看似对中国消费者友好的背后,更多的是特斯拉与本土车企之间的“博弈”。
在特斯拉Model 3开启降价时,李斌曾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并不具备定价权。尽管李斌的观点有点夸大,但是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包括比亚迪汉、小鹏P7、深蓝SL03等车型在产品力上都完全不逊色于特斯拉Model 3。
随着竞品车型不断涌现,特斯拉Model 3的领先优势也被不断削弱,最直接的体现无疑是产品交付周期。据了解,特斯拉Model 3/Y交付周期基本维持在1-4周。为了保证稳定的销量增长和市场份额,特斯拉以牺牲利润率为代价,在中国市场上掀起了价格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Model Y,还是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S的价格都降至历史新低,明显低于其他主流国家和地区。
当然,“内卷”是促使特斯拉降价的原因,真正给予特斯拉底气是自身在中国的本土供应链优势。
除了“内卷”带来的影响之外,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起到关键作用。目前特斯拉在德国、美国、中国等国家都建设了工厂。
然而,上海超级工厂被称为特斯拉全球生产和销售的“心脏和肺”。据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工厂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50%以上。
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大部分进口零件的国产化。据数据显示,特斯拉车型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5%,原材料几乎由国内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也完成了国产化。
马斯克在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是曾表示:“以前我们将世界其他地方生产的零部件运往上海,现在只要在当地采购这些零部件,就会大大降低汽车的成本。”
这意味着,伴随着特斯拉国产率高,即使在同样的生产技术下,上海工厂的生产成本也将低于特斯拉其他工厂。举个例子,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卖23万就能有利润,那么在美国必须要卖32万元才能实现利润。
截至2022年年底,特斯拉Model 3的生产成本降低至少30%,但马斯克仍不满足。据业内人士透露,马斯克要求新款Model 3成本继续降低14%。事实上,早在2022年便有消息称,Model 3改款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预见的是,新款Model 3的成本进一步压缩,将为特斯拉在新一轮价格战储备弹药。
事实上,无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掀起几轮价格战,马斯克的目的始终只有一项,即占据更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当然,除特斯拉以外,其他车企目的也一样。
现如今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同时还具备成熟供应链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车企为了加速电动化,开始喊出“家在中国”、“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甚至开始将产品研发中心、工厂迁移至中国。
这也反映了,全球车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视。因此,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将会愈演愈烈,或将中国市场打成全球价格最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低于国外或成为常态。
总的来说,真正让中国消费者感到幸福的,并不是特斯拉,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本土车企的崛起,迫使特斯拉不得不选择让利消费者。